妇科检查后出血可能由宫颈炎、宫颈息肉、子宫内膜病变、操作损伤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少量鲜红色或褐色分泌物,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息肉切除、病理检查等方式处理。
1、宫颈炎慢性宫颈炎可能导致接触性出血,检查时器械刺激发炎黏膜引发出血。需进行宫颈TCT和HPV筛查,可遵医嘱使用保妇康栓、抗宫炎片、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片等药物抗感染。
2、宫颈息肉息肉组织质地脆弱,检查时机械触碰易导致表面血管破裂。建议宫腔镜下切除息肉并送病理检查,术后可短期使用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云南白药胶囊预防感染和止血。
3、子宫内膜病变子宫内膜增生或癌变时组织脆性增加,刮宫等操作后可能出现持续出血。需行超声检查和诊断性刮宫,根据病理结果选择黄体酮、地屈孕酮等激素治疗或手术方案。
4、操作损伤阴道窥器使用不当或活检取样可能造成黏膜机械性损伤。轻微损伤可观察自愈,出血较多时采用纱布压迫止血,必要时使用酚磺乙胺、氨甲环酸等止血药物。
检查后3天内避免性生活及盆浴,出现发热、大量出血或持续腹痛需及时复诊,日常注意保持会阴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