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的副作用主要有干咳、低血压、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等。不同类别的降压药可能引发特定不良反应,多数症状轻微可控,但需定期监测。
1、干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引起持续性干咳,与缓激肽积聚刺激呼吸道有关。可遵医嘱换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
2、低血压利尿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头晕或眼前发黑。建议缓慢改变体位,监测血压波动,必要时调整氢氯噻嗪、氨氯地平剂量。
3、电解质紊乱长期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剂可能引发低钾血症,伴肌肉无力或心律失常。需定期检测血钾,联合螺内酯或补充门冬氨酸钾镁。
4、肾功能损害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可能致血肌酐升高,与肾小球内压改变有关。用药初期需监测肾功能,严重者需停用贝那普利等药物。
服用降压药期间应保持低盐饮食,避免剧烈体位变化,定期复查血压、电解质及肾功能指标,出现严重副作用时及时就医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