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毒主要通过受感染动物的唾液传播,常见于犬类、蝙蝠等哺乳动物,病毒经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后沿神经向中枢系统扩散。
1、动物宿主:狂犬病毒自然宿主主要为犬科、猫科及翼手目动物,病毒在宿主体内复制后通过咬伤或抓伤传播。接触后需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并接种疫苗。
2、伤口侵入:病毒通过皮肤破损处或黏膜进入人体,局部肌肉细胞中短暂增殖后侵入周围神经末梢。暴露后应及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阻断病毒扩散。
3、神经扩散:病毒沿神经轴突向中枢神经系统移行,潜伏期通常1-3个月。发病前接种疫苗可有效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4、中枢感染:病毒在脑脊髓中大量复制引发脑炎,典型症状包括恐水、痉挛等。发病后死亡率接近100%,暴露后预防是唯一有效手段。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被可疑动物咬伤后须规范处理伤口并全程接种疫苗,饲养宠物应定期注射兽用狂犬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