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流血的诊断流程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等步骤。阴道流血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年龄、月经史、婚育史、避孕方式、出血特点及伴随症状。重点了解出血时间、量、颜色、有无血块、是否与月经周期相关。询问近期有无外伤、手术史、药物使用史及全身性疾病。病史采集有助于初步判断出血性质,区分生理性出血与病理性出血。
2、体格检查进行全身检查及妇科检查,观察生命体征、贫血体征及出血部位。妇科检查包括外阴、阴道、宫颈视诊及双合诊,评估子宫大小、形态、质地及附件区情况。检查时注意出血来源,排除外阴、阴道、宫颈等部位的器质性病变。体格检查可发现明显病变并指导后续检查方向。
3、实验室检查常规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激素水平检测。血常规可评估贫血程度,凝血功能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性激素六项有助于判断内分泌紊乱情况。妊娠试验排除妊娠相关出血,肿瘤标志物检测辅助诊断恶性肿瘤。实验室检查为病因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4、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为首选,经阴道超声可清晰显示子宫及附件结构,发现子宫内膜病变、子宫肌瘤等。必要时进行CT或MRI检查,评估盆腔脏器及淋巴结情况。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腔形态,发现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等病变。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的解剖学原因。
5、病理检查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活检,如宫颈活检、子宫内膜诊刮。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可鉴别炎症、增生、癌变及妊娠相关疾病。绝经后阴道流血或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应常规进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病理结果直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阴道流血患者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及性生活。记录出血情况,包括出血量、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合理补充铁剂预防贫血,避免过度劳累。出现大量出血、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或出血持续不缓解时需及时就医。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宫颈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