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肿块可通过化疗、靶向治疗、放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肿块通常由浆细胞异常增殖、骨质破坏、淀粉样变性、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
1、化疗: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是基础方案,可能伴随周围神经病变或血小板减少;来那度胺适用于复发难治病例,需监测骨髓抑制;环磷酰胺可作为联合用药,需预防出血性膀胱炎。
2、靶向治疗:达雷妥尤单抗针对CD38抗原,可能引起输注反应;卡非佐米为蛋白酶体抑制剂,需关注心血管毒性;泊马度胺对耐药病例有效,需预防深静脉血栓。
3、放疗:局部姑息放疗适用于疼痛性溶骨病灶,剂量通常为8-30Gy;脊髓压迫等急症需紧急放疗,可能引起放射性皮炎或骨髓抑制。
4、手术治疗:病理性骨折需行内固定术,术前评估凝血功能;脊髓减压术用于神经压迫病例,术后需联合放疗或药物治疗控制原发病。
治疗期间需监测血钙及肾功能,每日摄入2000毫升以上水分,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病理性骨折,定期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及骨髓穿刺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