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腹泻可能与饮食不洁、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夏秋季气温较高,食物容易变质,加上蚊虫活跃,增加了病原体传播的概率,导致腹泻高发。
1、饮食不洁食用变质或受污染的食物是夏秋季腹泻的常见原因。高温环境下,食物中的细菌繁殖速度加快,若储存不当或未充分加热,容易引发胃肠不适。症状包括腹痛、水样便等。建议避免食用生冷或存放过久的食物,注意餐具消毒。
2、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是夏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可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播。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呕吐伴水样腹泻。病毒性腹泻具有自限性,但需预防脱水。家长需注意儿童的手部卫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3、细菌感染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细菌污染食物或水源后,可导致急性腹泻。典型表现为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细菌性腹泻需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盐酸小檗碱片、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同时补充电解质。
4、寄生虫感染阿米巴原虫、贾第鞭毛虫等寄生虫通过污染水源或食物进入人体,引发慢性腹泻伴腹胀。确诊需粪便检测,治疗常用甲硝唑片、替硝唑片等抗寄生虫药物。夏秋季应避免饮用生水,瓜果需彻底清洗。
5、胃肠功能紊乱冷热交替刺激或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可能引起胃肠蠕动异常,表现为阵发性腹痛伴糊状便。可通过热敷腹部、饮用温水缓解。若症状持续,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
夏秋季预防腹泻需注意饮食卫生,食物充分加热,避免贪凉。出现腹泻时应补充水分,必要时口服补液盐。若腹泻伴随高热、血便或持续超过3天,应及时就医。婴幼儿、孕妇及老年人出现腹泻需特别警惕脱水风险,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与尿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