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的表现主要有耳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鸣、耳内异响等。症状按早期表现到终末期发展顺序排列,可能伴随鼓室积液或鼓膜内陷。
早期因鼓室内负压或积液导致耳部堵塞感,类似隔水听声,可伴随轻微听力减退。
进展期积液增多导致传导性聋,表现为对话需提高音量,儿童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学习能力下降。
中耳压力变化引发低频嗡嗡声或流水声,夜间安静时尤为明显,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相关。
头部运动时出现水泡音或咔哒声,提示黏稠积液存在,长期未愈可能发展为粘连性中耳炎。
建议避免用力擤鼻及潜水等增加耳压差的行为,急性期可尝试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需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