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疹可通过避免过敏原、局部用药、口服药物、静脉注射、光疗等方式治疗。药疹通常由药物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异常、药物代谢异常、遗传因素、交叉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避免过敏原药疹治疗的首要措施是立即停用可疑致敏药物。患者需详细记录近期用药史,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及中草药,避免再次接触同类或结构相似的药物。对青霉素类、磺胺类、解热镇痛药等常见致敏药物应特别警惕。必要时可进行药物过敏原检测,但皮肤试验可能诱发严重反应,须在医疗监护下进行。
2、局部用药轻中度药疹可使用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药。炉甘石洗剂能缓解瘙痒和灼热感,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适用于炎症明显的皮疹,合并继发感染时可短期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大面积皮损或糜烂面需采用3%硼酸溶液湿敷,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3、口服药物系统性治疗常选用氯雷他定片、泼尼松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口服药物。氯雷他定片可拮抗组胺受体减轻瘙痒,泼尼松片用于控制中重度炎症反应,复方甘草酸苷片具有类激素样作用且副作用较小。重症药疹需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并逐渐减量以防反跳。
4、静脉注射重症药疹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需住院进行静脉注射治疗,常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人免疫球蛋白等。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能快速抑制超敏反应,免疫球蛋白可阻断 Fas-FasL 介导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治疗期间需监测电解质平衡及继发感染迹象。
5、光疗慢性顽固性药疹可尝试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NB-UVB通过调节皮肤免疫反应减轻炎症,适用于反复发作的固定性药疹或苔藓样药疹。治疗前需排除光敏性药物使用史,初始剂量从最小红斑量的70%开始,每周照射2-3次,累积照射次数不超过30次。
药疹患者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摩擦刺激,保持皮肤清洁但避免过度洗浴。饮食宜清淡,暂忌海鲜、辛辣等可能加重过敏的食物。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钙剂,有助于降低血管通透性。所有治疗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出现新发皮损、黏膜溃烂或发热等全身症状应立即复诊。愈后应随身携带药物过敏卡,就诊时主动告知过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