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可通过调整饮食、冷敷镇痛、使用药物、根管治疗、拔牙等方式治疗。牙痛通常由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牙周炎等原因引起。
1. 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过酸或过硬的食物,减少对牙齿的刺激。选择温软易咀嚼的食物,如粥类、蒸蛋等。适量补充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腐,有助于牙齿健康。避免含糖量高的食物残留口腔加重细菌滋生。
2. 冷敷镇痛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疼痛侧面部,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轻局部肿胀,缓解神经压迫性疼痛。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儿童使用时家长需监督冷敷时间。
3. 使用药物布洛芬缓释胶囊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炎性疼痛;甲硝唑片针对厌氧菌感染引起的牙周脓肿;对乙酰氨基酚片适用于轻度牙髓炎疼痛。所有药物均需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4. 根管治疗适用于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病变,通过清除感染牙髓、消毒根管后充填。治疗前需拍摄牙片评估根管形态,治疗周期通常需2-3次就诊。术后可能出现短暂咬合不适,应避免用患牙咀嚼硬物。
5. 拔牙针对无法保留的严重龋坏牙、阻生智齿或重度松动牙。术前需评估全身健康状况,术后24小时内禁止漱口、吸烟。拔牙创口愈合期间建议进食流质食物,保持口腔卫生可使用氯己定含漱液。
日常应使用含氟牙膏早晚刷牙,配合牙线清洁邻面。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发现龋齿及时充填。孕妇、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出现牙痛应尽早就医。长期牙痛可能引发颌面部间隙感染,需警惕发热、张口受限等伴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