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药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类、抗生素类等,常见药物有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地塞米松片、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消炎药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滥用或自行调整剂量。
1、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抗炎作用,适用于轻中度疼痛和炎症。阿司匹林肠溶片可用于缓解发热及关节炎症状,但对胃肠黏膜有刺激性。布洛芬缓释胶囊对痛经和牙周炎效果显著,长期使用可能增加心血管风险。这类药物禁用于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患者。
2、糖皮质激素类糖皮质激素具有强效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地塞米松片常用于严重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泼尼松龙片可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但可能引起血糖升高和骨质疏松。使用需严格遵循阶梯递减原则,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肾上腺危象。
3、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克肟分散片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呼吸道和泌尿道细菌感染有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可对抗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青霉素过敏者禁用此类药物使用前需进行皮试。
4、喹诺酮类抗生素左氧氟沙星片对革兰阴性菌效果显著,适用于复杂性尿路感染和肺炎。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可治疗腹腔感染,18岁以下患者禁用以免影响软骨发育。用药期间应避免阳光直射防止光毒性反应。
5、其他类型消炎药甲硝唑片对厌氧菌和原虫感染有效,是牙周炎和阴道滴虫病的首选。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用于溃疡性结肠炎,需配合大量饮水预防结晶尿。克拉霉素分散片对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有效,可能引起味觉异常等不良反应。
使用消炎药期间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饮酒或食用辛辣刺激食物。不同炎症需针对性选择药物类型,细菌感染需完成规定疗程防止耐药性产生。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就医。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需定期监测血压和骨密度,配合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合理用药同时应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