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能出现骨骼压痛,但按压疼痛并非特异性表现。疼痛程度与骨质破坏程度、病灶位置、病理性骨折风险等因素相关。
1、骨质破坏肿瘤细胞激活破骨细胞导致溶骨性病变,骨骼强度下降后按压可能出现疼痛。需通过双膦酸盐类药物抑制骨吸收,如唑来膦酸、帕米膦酸二钠。
2、病理性骨折严重骨质破坏可能引发椎体或长骨微骨折,按压疼痛明显。需评估骨折风险,必要时进行椎体成形术等骨科干预。
3、髓外浸润肿瘤细胞浸润骨膜或周围软组织时,局部按压可诱发疼痛。这种情况提示疾病进展,需调整化疗方案如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
4、高钙血症骨髓瘤相关高钙血症可加重骨痛敏感性。需水化利尿联合降钙治疗,使用鲑降钙素或狄诺塞麦等药物。
建议患者避免剧烈活动或外力撞击,定期监测骨密度及血钙水平,疼痛持续加重需及时复查影像学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