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风疹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对症处理、皮肤护理、隔离防护、免疫接种等方式治疗。风疹通常由风疹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1、抗病毒治疗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临床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分散片等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但需注意儿童用药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不可自行服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需密切观察。
2、对症处理发热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布洛芬混悬液退热,皮疹瘙痒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若合并咳嗽可配合小儿止咳糖浆,但需避免使用含可待因成分药物。体温超过38.5℃或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复诊。
3、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皮疹部位,避免抓挠以防继发细菌感染。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皮疹结痂后自然脱落,不可强行撕扯。合并皮肤感染时可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
4、隔离防护患儿需隔离至皮疹消退后5天,避免接触孕妇以防导致胎儿畸形。居室定期通风,患儿用品单独消毒。家庭成员未接种疫苗者应避免密切接触,护理人员需规范洗手。托幼机构需按规定报告疫情。
5、免疫接种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是预防风疹最有效方法,我国免疫规划要求8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低热或局部红肿,通常2-3天自行缓解。免疫功能低下儿童接种前需咨询医生。
患儿应多饮水,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米粥、蒸蛋等,避免海鲜等发物。恢复期注意休息,暂缓剧烈运动。家长需每日监测体温,观察有无嗜睡、呕吐等并发症征兆。风疹痊愈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但仍需按时完成后续疫苗接种计划以维持保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