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调整饮食、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胆囊结石可能与胆汁成分改变、胆囊收缩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1、调整饮食胆囊结石患者需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避免胆汁过度分泌诱发胆绞痛。建议选择低脂牛奶、清蒸鱼等易消化食物,每日少量多餐,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急性发作期可短暂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营养。
2、药物治疗熊去氧胆酸胶囊可促进胆固醇结石溶解,需连续服用半年以上。消旋山莨菪碱片能缓解胆道痉挛性疼痛,头孢克肟分散片用于合并胆道感染时控制炎症。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3、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单发胆固醇结石,通过体外冲击波将结石粉碎后随胆汁排出。术后需配合口服利胆药物,可能出现一过性血尿或腹痛。该方法保留胆囊但存在复发风险,需定期复查腹部超声。
4、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针对急性胆囊炎合并结石的急诊处理,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胆囊置管引流脓性胆汁。可快速缓解感染症状,为后续手术创造条件。术后需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每日引流量,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
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的首选术式,通过腹壁3-4个小切口完成胆囊切除。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但可能存在胆管损伤或术后腹泻风险。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前评估心肺功能。
胆囊结石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诱发发作。建议每半年复查腹部超声监测结石变化,出现持续性腹痛、发热或黄疸需立即就医。术后患者可逐步恢复正常饮食,但仍需控制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摄入,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变化,发现陶土样便提示可能存在胆道梗阻,应及时就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