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和肠息肉的出血通常表现为间歇性,少数情况下可能持续出血。出血特征与病变性质、部位及严重程度有关,主要有病灶表面糜烂、血管侵蚀、肿瘤坏死、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
1. 病灶糜烂肠息肉表面黏膜破损可能导致少量渗血,表现为便潜血阳性或间断性肉眼血便,可通过肠镜下电凝止血或息肉切除治疗。
2. 血管侵蚀肿瘤浸润肠壁血管会引起间断性出血,常伴随贫血、黑便等症状,需进行内镜下止血或手术切除病灶。
3. 肿瘤坏死晚期肠癌因肿瘤组织坏死脱落可能导致持续性出血,需紧急处理如介入栓塞或根治性手术。
4. 凝血异常部分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障碍时出血时间延长,需纠正凝血功能并治疗原发病。
建议出现反复便血或贫血症状时及时进行肠镜检查,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排便性状变化,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加重肠道黏膜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