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情况下宝宝肠息肉无须立即治疗,但需根据息肉大小、数量及症状决定处理方式。肠息肉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定期观察、内镜下切除、药物控制、手术干预。
1、定期观察直径小于5毫米的无症状息肉可暂不处理,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肠镜,家长需记录孩子排便情况及腹痛发作频率。
2、内镜下切除直径超过1厘米或引起便血的息肉需内镜切除,可能与遗传性息肉病或炎症刺激有关,表现为反复腹痛、黏液血便,可使用丙泊酚麻醉下进行高频电切术。
3、药物控制炎性息肉可尝试美沙拉嗪栓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蒙脱石散等药物,家长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食欲减退或皮疹等不良反应。
4、手术干预多发息肉或疑似癌变时需腹腔镜手术,通常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有关,伴随贫血、肠梗阻等症状,术后需定期监测肠镜及肿瘤标志物。
建议家长保持孩子饮食清淡,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出现持续便血或体重下降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