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降了又升可能由母乳性黄疸、喂养不足、感染性疾病、胆道闭锁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原因调整喂养方式或医疗干预。
1. 母乳性黄疸母乳中某些成分可能抑制胆红素代谢,表现为黄疸反复。建议继续母乳喂养并监测胆红素水平,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茵栀黄口服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辅助退黄。
2. 喂养不足摄入不足导致排便减少,胆红素排泄受阻。家长需增加喂养频率至每天8-12次,确保每日排尿6次以上,可配合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功能。
3. 感染性疾病可能与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因素有关,常伴随发热、嗜睡等症状。需进行血培养等检查,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治疗原发感染。
4. 胆道闭锁胆管发育异常导致胆汁淤积,黄疸进行性加重。通常伴有陶土色大便,需通过肝胆核素扫描确诊,早期可行葛西手术改善胆汁引流。
家长应每天在自然光下观察皮肤黄染范围,记录大小便次数及颜色变化,若黄疸蔓延至四肢或伴有精神萎靡,须立即就医复查胆红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