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可能由激素变化、胰岛素抵抗、遗传因素、肥胖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干预、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等方式管理。
1. 激素变化:胎盘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等会拮抗胰岛素作用,导致妊娠中晚期血糖升高。建议通过分餐制、减少精制碳水摄入进行调节,无须药物干预。
2. 胰岛素抵抗:孕妇体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约50%,与胎儿营养需求增加有关。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配合血糖仪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值。
3. 遗传因素:直系亲属有糖尿病史者发病概率显著增高。需在孕24-28周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确诊后可使用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控制血糖。
4. 肥胖:孕前体重指数超过28者更易发病,可能与脂肪细胞因子分泌异常有关。表现为多饮多尿、反复阴道感染,需严格限制每日热量摄入并配合短效胰岛素治疗。
建议孕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优先选择全谷物、绿叶蔬菜等低升糖指数食物,产后6-12周需复查糖耐量排除永久性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