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性下颌淋巴结可触及可能由生理性淋巴结增生、口腔炎症、病毒性感冒、结核性淋巴结炎等原因引起,通常无须特殊治疗,但需观察伴随症状变化。
1、生理性增生:部分人群颌下淋巴结直径可达1厘米且长期存在,与免疫应答相关,建议每3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大小变化。
2、口腔炎症:龋齿或牙龈炎可能导致邻近淋巴结反应性增大,表现为触诊质地偏软,需治疗原发病灶如根管治疗,可配合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
3、病毒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常伴多发淋巴结肿大,通常2周内自行消退,若持续发热需排查流感病毒,可选用奥司他韦胶囊、连花清瘟胶囊、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4、结核性淋巴结炎:多伴随低热盗汗症状,淋巴结呈串珠样排列,需进行PPD试验确诊,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
日常避免反复触摸刺激淋巴结,保持口腔清洁,若出现淋巴结短期内增大、质地变硬或皮肤粘连等情况需及时就诊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