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引起腹泻,常见症状包括早期轻度腹泻、进展期水样便、严重时伴随脱水。腹泻通常由病毒直接侵袭胃肠黏膜、肠道菌群紊乱、继发细菌感染或应激反应等因素引起。
1、病毒侵袭:新冠病毒通过ACE2受体攻击肠上皮细胞导致吸收功能障碍,可表现为腹痛伴稀便。治疗需补充电解质溶液,药物可选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补液盐。
2、菌群失调:病毒感染后肠道微生态失衡可能加重腹泻,粪便多呈酸臭味。建议补充布拉氏酵母菌散、酪酸梭菌活菌片等益生菌制剂,配合低渣饮食。
3、细菌感染:继发沙门菌或艰难梭菌感染时会出现黏液脓血便,需进行粪便检测。确诊后可选用阿奇霉素、万古霉素等抗生素,须严格遵医嘱使用。
4、应激反应: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胃肠动力异常,常见于高热患者。可短期使用洛哌丁胺控制症状,同时积极治疗原发感染。
出现腹泻需监测尿量及神志变化,适量饮用淡盐水,避免高糖及乳制品摄入。若持续48小时未缓解或出现血便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