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可通过一般支持治疗、药物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肝移植等方式治疗。急性肝衰竭通常由病毒性肝炎、药物中毒、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慢性肝衰竭多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因素相关。
1、一般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提供足够热量,限制蛋白质摄入以减少血氨生成。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慢性患者可适度活动。
2、药物治疗针对病因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解毒剂如N-乙酰半胱氨酸,保肝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慢性患者需长期服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控制腹水。
3、人工肝支持通过血浆置换、血液灌流等暂时替代肝脏功能,为肝细胞再生或肝移植争取时间。适用于急性肝衰竭或慢性急性加重患者。
4、肝移植评估终末期肝病患者需评估移植指征,符合标准者进入等待名单。术后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预防排斥反应。
肝衰竭患者应严格戒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出现意识改变等肝性脑病征兆时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