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能由遗传因素、免疫异常、感染因素、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抗感染治疗、控制基础疾病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NPHS1、NPHS2等基因突变,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异常。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需进行基因检测确认。可遵医嘱使用环孢素软胶囊、他克莫司胶囊、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等免疫调节药物。
2、免疫异常T细胞功能紊乱产生异常抗体,攻击肾小球基底膜。常伴随眼睑浮肿、全身水肿,需检测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推荐使用甲泼尼龙片、泼尼松龙片、环磷酰胺片等免疫抑制剂。
3、感染因素链球菌、乙肝病毒等感染诱发免疫复合物沉积。可能出现血尿、高血压等症状,需进行病原学检查。感染控制后可使用阿昔洛韦片、恩替卡韦分散片、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病原体药物。
4、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淀粉样变等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病变。典型表现为泡沫尿、高脂血症,需监测血糖和病理活检。基础疾病控制可配合胰岛素注射液、阿卡波糖片、秋水仙碱片等药物。
建议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摄入30-35千卡/千克热量,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定期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肾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