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感染性窦道可通过局部清创、抗生素治疗、负压引流、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皮肤感染性窦道通常由外伤感染、糖尿病足、结核性感染、放线菌病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创生理盐水冲洗后使用过氧化氢溶液消毒,清除窦道内坏死组织,必要时配合藻酸盐敷料促进肉芽生长。
2、抗生素治疗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体感染有关,表现为脓性分泌物和周围红肿。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等药物。
3、负压引流对于深部窦道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引流渗出液,压力维持在125mmHg左右促进创面愈合。
4、手术切除可能与结核分枝杆菌或放线菌感染有关,表现为窦道经久不愈。需行窦道全程切除加病灶清除术,术后需病理检查明确病因。
治疗期间保持创面干燥清洁,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炎症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