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上段结石可能与代谢异常、尿路梗阻、尿路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痛、血尿、尿频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
输尿管上段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主要由尿液中的晶体物质沉积形成。代谢异常如高钙尿症、高尿酸血症可增加结石形成概率;尿路梗阻如先天性输尿管狭窄会导致尿液滞留,促进结石生成;尿路感染时细菌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尿液碱化并形成磷酸盐结石。典型症状为突发性腰部或侧腹部剧烈疼痛,可放射至会阴部,常伴有肉眼或镜下血尿。部分患者因结石刺激出现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
治疗需根据结石大小和位置选择方案。直径小于6毫米的结石可尝试药物排石,常用药物包括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消旋山莨菪碱片、排石颗粒等,有助于松弛输尿管平滑肌促进结石排出。直径6-20毫米的结石适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通过聚焦冲击波粉碎结石。对于大于20毫米的结石或合并严重梗阻感染者,需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或经皮肾镜取石术等手术治疗。
日常应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3000毫升,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监测结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