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炎可通过保持清洁、使用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中药调理等方式治疗。外阴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过敏反应、卫生不良、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选择温和的弱酸性护理产品。穿着棉质透气内裤,避免紧身裤或化纤材质衣物。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防止肠道细菌污染。经期及时更换卫生巾,减少局部潮湿刺激。
细菌性外阴炎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或莫匹罗星软膏局部涂抹。真菌感染引起的外阴炎可使用克霉唑乳膏或硝酸咪康唑乳膏。过敏性外阴炎可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瘙痒,但不宜长期使用。用药前应清洁患处,薄层均匀涂抹。
严重细菌感染可口服阿莫西林胶囊或头孢呋辛酯片。真菌性外阴炎需口服氟康唑胶囊或伊曲康唑胶囊。过敏性外阴炎可配合氯雷他定片减轻症状。口服药物需严格按医嘱服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延长疗程。
慢性外阴炎可采用红外线照射或微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治疗时需保护正常皮肤,控制适宜温度,避免烫伤。物理治疗通常作为辅助手段,需配合药物使用,单次治疗时间约15-20分钟。
湿热下注型可选用妇炎康片或妇科千金片,肝肾阴虚型可用知柏地黄丸。外洗方可选用苦参、黄柏、蛇床子等煎汤熏洗。中药使用需辨证施治,避免长期使用寒凉药物损伤脾胃。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日常应避免过度清洗阴道,维持正常菌群平衡。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如出现外阴溃疡、异常分泌物或反复发作,需及时就医排查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保持规律作息,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