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周病患者通常可以拔牙,但需在炎症控制稳定后进行。
慢性牙周病是因牙菌斑长期刺激导致的牙周组织慢性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牙槽骨吸收等症状。若处于急性发作期,如牙龈化脓或严重疼痛,需先通过龈下刮治、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后再拔牙,否则可能加重炎症扩散或引发拔牙后感染。稳定期患者拔牙前需完善牙周评估,医生可能建议术前使用氯己定含漱液减少口腔细菌,术后配合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等药物预防感染。
拔牙后需严格遵循术后护理,如24小时内避免漱口、进食软食、避免吸烟饮酒等刺激。日常应加强牙周维护,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定期进行牙周复查和洁治。若出现拔牙窝持续出血或剧烈疼痛,需及时复诊。
拔牙后一般需要3-5天才能吃醋,具体时间与创面恢复情况有关。
拔牙后创面会形成血凝块保护伤口,过早接触酸性食物可能刺激创面导致出血或延迟愈合。术后24小时内应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3天内以温凉流食为主。若创面恢复良好且无红肿疼痛,3天后可少量尝试稀释的醋调味;若存在干槽症或感染迹象,需延迟至5-7天后并经医生评估。恢复期间应避免直接用患侧咀嚼,食用醋制品时建议选择酿造醋而非白醋等强酸性品种。
恢复期需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吸烟饮酒及过硬过热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