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期症状:最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样症状,而后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便前腹痛。稍后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脓性血便。
(二)中毒症状:由于肿瘤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导致病人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着。
(三)肠梗阻表现: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如腹胀,腹痛(胀痛或绞痛),便秘或便闭。体检可见腹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并可闻及亢强的肠鸣音。
(四)腹部包块:为瘤体或与网膜、周围组织侵润粘结的肿块,质硬,形体不规则,有的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晚期时肿瘤侵润较甚,肿块可固定。
(五)晚期表现:有黄疸、腹水、浮肿等肝转移征象,以及恶病质,直肠前凹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现。
结肠癌 http://www.fh21.com.cn/zhongliu/jca/
结肠癌术后肚子阵痛可能是正常现象,但也需警惕并发症。术后疼痛通常与伤口愈合、肠功能恢复、粘连形成、炎症反应及饮食调整等因素有关。
1、伤口愈合:
手术切口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牵拉性疼痛,表现为阵发性隐痛或刺痛。这种疼痛会随着组织修复逐渐减轻,一般持续2-4周。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有助于缓解不适。
2、肠功能恢复:
肠道在麻醉和手术刺激后需要重新建立蠕动节律,期间可能伴随痉挛性疼痛。表现为间歇性脐周绞痛,排气排便后缓解。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肠蠕动恢复。
3、粘连形成:
术后腹腔内纤维组织增生可能造成肠管粘连,引发牵扯痛。疼痛多出现在术后1-3个月,活动时加重。物理治疗和适度运动能预防粘连加重。
4、炎症反应:
手术创伤引发的局部炎症可能导致持续性胀痛,伴低热现象。若疼痛进行性加重或发热超过38.5℃,需排查感染可能。
5、饮食调整:
术后肠道敏感期摄入刺激性食物易诱发肠痉挛。应避免高脂、产气食物,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食,少量多餐减轻肠道负担。
术后3个月内建议记录疼痛发作特点,包括持续时间、强度变化及伴随症状。保持每日30分钟步行锻炼,选择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蒸蛋,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若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不缓解、夜间痛醒或出现便血、呕吐,需立即复查腹部CT排除肠梗阻或吻合口瘘。术后定期随访时需向主刀医生详细描述疼痛特征,必要时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