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康复
(1)目的及原则:康复的目的是减轻疼痛,改善脊椎关节运动范围。保持良好的步态或姿势,减少腰椎负荷,消除肌肉紧张,防止疼痛复发。不同的病因所致下背部疼痛的治疗方法有异,但最后的康复治疗原则大同小异。例如,椎间盘脱出与脊椎肿瘤以外科手术治疗;脊椎骨折则以固定休息或手术治疗;感染则以药物控制等。所以,当急性或亚急性情况被控制后,均应给予康复治疗。
(2)康复的方法:
①休息患者处于急性期时: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3 周,并配合止痛、松弛肌肉的药物使用;护理重点则是协助患者床上进食、床上使用便盆、防范压疮的形成及实行等长运动。
②物理疗法:
A.热疗:a.浅部热疗有红外线、蒸汽热敷垫;b.深部热疗有短波透热、微波透热和超声波。
B.冷疗:a.冷敷,如冰袋;b.喷冷,如氯化乙烷。
③牵引:开始接受腰部牵引时,牵引力量不宜太大,尤其在急性期力量应减少、时间缩短。牵引力量的计算是体重低于80kg 者。以1/4 体重加上4.5kg 开始之;反之大于80kg 者,以1/4 体重加上9kg 为开始之腰部牵引力量。一位体重50kg下背部疼痛患者,其开始牵引力量为18kg左右。牵引时间一般每次30min,1~2 次/d。
④运动疗法:
A.平背运动:仰卧、弯曲双腿,收缩腹肌和臀肌,使腰背部平贴床面,数到5 后再重复,共5 次(图1)。
B.抱膝触胸运动:仰卧、弯曲双腿,双手抱一膝盖,用力向胸部靠近,使膝盖尽量接触到胸部,再将膝盖放松,慢慢回到起始位置,放松后,换另一只脚,如此重复10 次。
C.双膝触胸运动:仰卧、用力缩紧腹肌,并使腰背紧贴床面,然后以双手抱持双膝,使之接近胸部,并维持30s 左右,再慢慢回到起始位置,放松后重复。如此5 次。
D.抬腿触胸运动:仰卧、屈一膝抱于胸前,伸直男一膝使之抬高呈髋关节屈曲90°,再回到原始位置,放松后换另一只腿,如此交替5 次,但有坐骨神经疼痛者不宜做。
E.仰卧起坐运动:仰卧、双手交于胸前,双腿弯曲,用力缩紧腹肌,肩胛离床面30°,颈部屈曲靠近胸部,再渐渐躺下,使头不要接触床面。反复5~10次,必须规律而平稳完成。
F.肘触膝运动:仰卧、双手置于颈后、抱头、屈膝,并将双脚抬离地面,保持上身离床面约30°,双肘触双膝,再渐渐躺下,重复lO 次。
G.其他: 俯卧:a.双腿伸直,双手交握于腰际,交替将左、右腿起5 次;b.同样将双腿伸直、双手交握于腰际、头后仰,头和胸部以离开床面或地面为原则,重复5 次。坐姿:坐于一无扶手把之硬椅座上,双手交放于双腿上弯身,使头垂于双膝之间;并收小腹,使腹肌用力,重新挺直身体,回到原来坐姿后放松,休息一下,再重复此动作3~5 次。
H.运动治疗中的注意事项:a.初开始运动时,运动量不可过多。b.开始做运动时,动作宜缓、宜细心。c.运动时若有轻微不适,而其持续时间仅几分钟.别太惊慌,这是正常情况。d.若疼痛不适持续超过15 或20min,应立刻停止运动,并须请教治疗师。e.运动时宜在坚硬而铺有棉被或毛毯之平面上做,有无枕头皆可,如果在运动时置枕头觉得舒服些,就置放一个无妨。f.运动前若能先行接受治疗,将有助于放松紧绷的肌肉,效果会更佳。⑤支具治疗:护腰带和腰部支撑物的选择和使用,如束腹、皮腰带、腰背架、石膏等是治疗对于下背部疼痛的另一种减降患者痛苦的方式。评估患者的需要,从实用、舒适、方便、美观和经济几点着手;主要限制脊椎之活动,并减少机械性受力,矫正不良姿态,也有助于减轻疼痛感。不见得每位患者都需要,但多半慢性下背部疼痛、老年人及肥胖者较适用之,而受伤或手术者也有在医师的医嘱里规定使用之。
⑥按摩疗法:
A.放松肌肉:因各种刺激引起的肌肉痉挛,可引起肌肉内部缺血性疼痛。
B.移痛止痛:按摩中在适当部位施加强刺激,引起明显的酸、胀、麻感觉,可使原有的疼痛缓解,可能是因痛觉中枢的负诱导作用而抑制了原有痛觉中枢的兴奋点之故。
C.提高痛阈:在疼痛点进行点压、弹拔等局部强刺激手法,当时使疼痛加剧,反复数次可使疼痛减轻或消失,可能是由于强刺激的超限抑制,提高了痛觉中枢兴奋阈的结果。
D.整骨复位:使用屈、伸、扭、扳等被动手法或伤科按摩八法,可使紊乱的后关节或被嵌顿的滑膜复位,消除滑膜卡压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牵拉或挤压,从而停止疼痛感受。也有人认为可使膨隆的椎间盘复位,因而使疼痛缓解或消失。
E.化学机制:有实验发现按摩后血浆内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含量下降,其程度与疼痛减轻程度相关。按摩也可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使局部肿胀及缺血改善,使积蓄的致痛代谢产物得以消散。
按摩的具体方法视腰背痛性质而异,具体手法参见“腰椎间盘突出症”。
⑦心理疗法:根据Melzack 及Well 提出的阈门学说,中枢神经及心理因素对疼痛感受起重要作用。慢性腰背痛常牵涉到某些心理障碍,应注意作必要处理。有人报道当存在抑郁状态时,服用三环类抗抑郁剂(如丙米嗪或阿米替林)会获得疗效。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网腰肌劳损专题:
http://www.fh21.com.cn/guke/yj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