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癣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常见诱因包括直接接触传染源、环境潮湿多汗、免疫力低下、共用个人物品及患有基础皮肤病。体癣是皮肤浅表真菌感染性疾病,医学上称为圆癣或钱癣,典型表现为环形红斑伴脱屑。
1、直接接触传染源接触患病的人或动物是主要传播途径。皮肤癣菌可通过直接皮肤接触传播,常见于与患者共用寝具、衣物或亲密接触后发病。宠物如猫狗携带的犬小孢子菌也是重要传染源,儿童接触患病宠物后易在面部、颈部出现环状皮损。
2、环境潮湿多汗长期处于高温潮湿环境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运动员、体力劳动者等易出汗人群,真菌容易在腋窝、腹股沟等皱褶部位繁殖。穿着不透气的化纤衣物会加剧局部闷热,为皮肤癣菌提供适宜生长环境。
3、免疫力低下糖尿病、HIV感染等导致免疫功能受损时,皮肤防御能力下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真菌更容易突破皮肤屏障形成感染。这类患者体癣往往面积较大且反复发作。
4、共用个人物品共用毛巾、拖鞋、修脚工具等可能传播真菌孢子。健身房、游泳池等公共场所的共用器械若消毒不彻底,接触后未及时清洁皮肤易导致感染。真菌孢子可在物品表面存活较长时间。
5、基础皮肤病原有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病患者更易继发体癣。皮肤屏障受损部位容易被真菌定植,长期使用外用激素药膏会抑制局部免疫反应,可能加重真菌感染程度。这类患者皮损边界常不清晰。
预防体癣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不共用个人物品。日常选择吸汗透气的棉质衣物,运动后及时沐浴更衣。出现环状红斑伴瘙痒时应尽早就医,确诊后遵医嘱使用特比萘芬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避免自行使用含激素药膏加重感染。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接触宠物后要特别注意皮肤清洁。
体癣和牛皮癣可通过皮损形态、发病原因、伴随症状、检查方法及治疗方式等进行鉴别。体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圆形红斑伴脱屑,牛皮癣则是免疫异常导致的银白色鳞屑性斑块。建议就医进行真菌镜检或皮肤活检明确诊断。
1、皮损形态体癣皮损多呈环形或弧形,边缘隆起伴有小丘疹或水疱,中心区域逐渐消退形成色素沉着。牛皮癣皮损为界限清楚的红色斑块,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后可见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体癣常见于潮湿多汗部位如腹股沟,牛皮癣好发于四肢伸侧和头皮。
2、发病原因体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通过直接接触或共用物品传播。牛皮癣发病与遗传、免疫异常相关,环境因素如感染、外伤、精神压力可能诱发。体癣具有传染性,牛皮癣无传染性但存在家族聚集倾向。
3、伴随症状体癣常伴明显瘙痒,搔抓可能导致继发细菌感染。牛皮癣除瘙痒外,部分患者出现关节肿痛等银屑病关节炎表现。体癣患者可能同时合并手足癣或甲癣,牛皮癣可能伴随指甲点状凹陷或甲剥离等甲改变。
4、检查方法体癣可通过皮损处刮取鳞屑进行氢氧化钾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可确定菌种。牛皮癣通常根据典型临床表现诊断,必要时行皮肤活检显示角化过度、Munro微脓肿等特征性病理改变。伍德灯检查中体癣呈现蓝绿色荧光,牛皮癣无特异性荧光表现。
5、治疗方式体癣主要使用抗真菌药物如联苯苄唑乳膏、特比萘芬片、伊曲康唑胶囊。牛皮癣需综合治疗,包括外用卡泊三醇软膏、他克莫司软膏,严重者需光疗或使用阿维A胶囊、甲氨蝶呤片等系统药物。体癣治疗周期较短,牛皮癣需长期管理预防复发。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有助于预防体癣,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物品。牛皮癣患者应避免搔抓,沐浴后及时使用保湿剂,注意调节情绪压力。两种疾病均需遵医嘱规范用药,体癣患者需完成全程抗真菌治疗,牛皮癣患者不可自行停用免疫调节药物。饮食方面均需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和优质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