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激光治疗后需注意避免揉眼、防止感染、定期复查、控制用眼强度及观察异常反应。视网膜激光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裂孔等疾病的常见手段,术后护理直接影响恢复效果。
1、避免揉眼术后24小时内禁止揉搓或按压眼睛,防止激光治疗区域受到机械刺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微异物感或流泪,属于正常反应,可通过闭眼休息缓解。若需清洁眼周,可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柔擦拭。
2、防止感染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术后感染。避免游泳、洗桑拿等可能接触污染水源的活动,洗澡时注意保护眼部。如出现眼睑红肿、分泌物增多等感染迹象,需立即就医。
3、定期复查术后1周、1个月需进行眼底检查,评估激光斑愈合情况及治疗效果。糖尿病患者应同步监测血糖,高血压患者需控制血压,避免血管异常影响视网膜修复。长期随访可及时发现新生血管或出血等并发症。
4、控制用眼术后1周内减少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使用时间,阅读或近距离工作每20分钟需远眺休息。外出佩戴防紫外线太阳镜,避免强光刺激。夜间驾驶需谨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短暂性眩光。
5、观察异常若出现视力骤降、视野缺损、持续眼痛或闪光感,可能提示视网膜出血、玻璃体牵拉等并发症。飞蚊症短期内加重或出现新黑影需警惕视网膜脱离,应立即至眼科急诊处理。多数患者术后3天不适感逐渐消退。
视网膜激光术后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维生素A及叶黄素含量高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防止眼压波动。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有助于微循环改善。术后1个月内避免潜水、跳伞等气压变化大的活动,乘坐飞机前建议咨询严格遵医嘱点药,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视网膜血管瘤病通常分为早期、进展期和终末期三个阶段。
早期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出现轻微视力模糊、视物变形等表现,此时血管瘤体积较小,对视网膜结构影响有限。进展期血管瘤逐渐增大,可伴随视网膜出血、渗出或水肿,患者视力下降明显,可能出现视野缺损或闪光感。终末期血管瘤广泛侵犯视网膜及周围组织,可能导致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或继发性青光眼,严重者可致失明。
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及眼部外伤,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若出现视力异常应及时就医,通过眼底荧光造影等检查明确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