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分析五分类主要用于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及形态,并进一步将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五类。该检查可辅助诊断感染、贫血、血液系统疾病等。
1. 白细胞五分类通过自动化仪器将白细胞细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常见于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增多可能与病毒感染相关,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提示过敏或寄生虫感染。单核细胞变化可见于结核等慢性炎症,嗜碱性粒细胞增多需警惕骨髓增殖性疾病。
2. 红细胞参数检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评估贫血类型及程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异常可提示缺铁性贫血,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常见于地中海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反映骨髓造血功能。
3. 血小板分析包括血小板计数、平均体积及分布宽度。血小板减少可能由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或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血小板增多需排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体积增大可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4. 细胞形态学部分仪器可提供细胞形态学参数,如红细胞碎片、靶形红细胞提示溶血性贫血,幼稚粒细胞出现可能为白血病前期,异常淋巴细胞增多需排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5. 疾病筛查结合各项参数变化可初步判断感染类型、贫血分类、白血病筛查等。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低需警惕粒细胞缺乏症,全血细胞减少可能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三系异常增高需排查骨髓增殖性肿瘤。
血细胞分析五分类是临床最基础的血液检查,建议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及高脂饮食。若结果异常应结合临床表现进一步行骨髓穿刺、流式细胞术等检查。定期监测血象变化有助于评估疾病进展及治疗效果,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需遵医嘱规范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