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属于肠道炎症,主要由志贺菌感染引起,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治疗需结合抗生素、补液及饮食调理。
1、细菌性痢疾的病因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志贺菌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或接触传播进入人体,主要侵犯结肠黏膜,导致炎症反应。遗传因素可能影响个体对感染的易感性,但环境因素如卫生条件差、饮食不洁是主要诱因。生理因素如免疫力低下也会增加感染风险。外伤或手术后的肠道屏障受损也可能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病理上,轻症表现为黏膜炎症,重症可能发展为溃疡、出血甚至中毒性巨结肠。
2、细菌性痢疾的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常带黏液或血)、发热、里急后重感。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或中毒性休克。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粪便培养及实验室检查。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避免并发症。
3、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常用抗生素如环丙沙星、阿奇霉素或头孢类药物治疗感染。止泻药如洛哌丁胺可用于缓解腹泻,但需谨慎使用。
- 补液治疗: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 饮食调理: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补充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4、预防与注意事项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或饮用生水。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在流行季节或疫区,可考虑接种疫苗。若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并隔离,避免传播。
细菌性痢疾虽常见,但通过及时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减少传播风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饮食是预防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