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和咽鼓管炎是两种不同的耳部疾病,主要区别在于发病部位和症状表现。中耳炎发生在中耳腔,而咽鼓管炎则局限于连接中耳与鼻咽部的咽鼓管。
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内闷胀感,严重时可能出现耳漏或发热。急性中耳炎多见于儿童,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慢性中耳炎可能伴随鼓膜穿孔或持续分泌物。咽鼓管炎则因咽鼓管功能障碍或炎症导致,常见症状为耳闷、耳鸣、自听增强,可能伴随鼻塞或咽部不适。该病多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或气压变化有关,较少出现明显耳痛或分泌物。
日常需注意避免用力擤鼻,保持鼻腔通畅,感冒时及时治疗以防诱发耳部疾病。若症状持续应尽早就医检查。
治疗中耳炎可遵医嘱使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鼻渊通窍颗粒、银翘解毒片等中成药。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作用,适用于急性中耳炎伴随咽痛、耳痛等症状。鼻渊通窍颗粒能缓解鼻塞、耳闷胀感,对因鼻窦炎引发的中耳炎效果较好。银翘解毒片常用于风热型中耳炎初期,可改善发热、耳部灼热感等症状。使用中成药需辨证施治,风热证多见耳痛剧烈、分泌物黄稠,风寒证则耳痛隐痛、分泌物清稀。中耳炎还可能由细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或过敏反应引起,常伴随听力下降、耳鸣或耳内压迫感。
用药期间避免耳道进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症状加重或持续3天无缓解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