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息肉是多大,因为息肉的大小和性质将决定治疗的方法,这里只能告诉一些常识.胆囊息肉也是一种常见病,它是胆囊内生长的良性肿瘤,根据病理分类胆囊息肉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脂肪瘤等,十分罕见。非肿瘤性息肉包括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淋巴性息肉,混合性息肉,腺瘤样增生等,胆囊息肉占良性肿瘤的67%,,一般无临床症状,或轻微,或与无并发症的胆囊结石相似,伴有炎症时也可出现右上腹不适和疼痛,如在胆囊颈部影响胆囊排空,餐后症状可明显, 无发热,无黄疸,胆囊功能是好的,随着B 超的广泛应用,发现率逐渐增高, B 超检查可发现胆囊内有光点或光团,但其后无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这是息肉与结石的本质区别,CT 对胆囊息肉的检出率为 40%,由于胆囊结石含钙量的不同,CT 值也是不同,故不易与息肉鉴别。胆囊息肉的治疗以往认为,原则上息肉单发小于10mm可严密观察,多发息肉或大于10mm的单发息肉多主张预防性切除。现在对胆囊切除的各种弊端的认识;由于胆囊功能多数是正常的;肿瘤性息肉的发病率是很低的,所以胆囊息肉癌变率更低,因此5mm以下可以观察,5mm以上,因为有一定比例的人会恶变,而又很难知道它的性质什么时侯会改变,思想有负担或同时有结石,就可以考虑做保胆取息肉手术。手术的目的只是摘除息肉和明确病理性质,解除心理负担,并不是像以前那样等到10mm,连胆囊一起切除。因为已经发现有功能的胆囊切除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见当代胆道外科学第三章8页)主要是胆囊切除所致的胆道损伤问题还未完全避免。功能性胆囊切除后肠肝循环和脂质代谢的变化,不能完全代偿恢复。现已发现胆囊具有某些免疫功能切除后对人体的长远影响值得研究。胆囊切除后大肠癌和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升高。具体方法是在右上腹作一2-3公分的切口,用胆道镜将息肉取尽,20分钟后根据息肉的性质,决定是否切除胆囊。缝合胆囊和腹部伤口,2-3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