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空了可能由龋齿、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齿磨损、酸蚀症、牙外伤等原因引起。牙齿出现空洞通常表现为牙齿表面缺损、冷热敏感、咀嚼疼痛等症状,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填充治疗、脱敏处理或修复治疗。
1、龋齿龋齿是牙齿空了的常见原因,主要由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酸腐蚀牙体组织导致。初期可能仅有牙面黑点,随病情发展形成明显龋洞,伴随冷热刺激痛或食物嵌塞痛。确诊后可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复合树脂或银汞合金进行充填治疗,严重者需根管治疗后行全冠修复。
2、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釉质发育不全多与婴幼儿期营养不良、高热疾病或遗传因素相关,表现为牙釉质矿化不良形成蜂窝状缺损。这类牙齿易发生片状剥脱形成凹陷,可能伴随牙齿变色。轻症可用氟化钠甘油糊剂局部涂布,缺损较大时需复合树脂修复或全瓷贴面修复。
3、牙齿磨损长期夜磨牙、咬合过紧或不当刷牙可导致牙齿机械性磨损,牙冠逐渐变短出现凹槽状缺损。典型症状为牙本质暴露导致的敏感酸痛,咬合面可能出现釉质裂纹。建议佩戴咬合垫减少磨耗,缺损处可用流动树脂充填,严重者需高嵌体修复。
4、酸蚀症频繁摄入碳酸饮料、酸性食物或胃酸反流会造成牙齿化学性腐蚀,早期表现为牙面白垩色改变,后期出现杯状凹陷。常伴有牙本质敏感和切缘变薄。治疗需消除酸暴露源,缺损可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反流性疾病患者需配合抑酸药物治疗。
5、牙外伤撞击、磕碰等外力作用可能导致牙冠折裂形成缺损,常见前牙切角折断或后牙牙尖断裂。急性期可能出现牙髓暴露疼痛或松动。根据折裂深度选择氢氧化钙盖髓、断冠粘接或根管治疗后桩核冠修复,伴有牙周损伤需配合夹板固定。
日常应注意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并配合牙线清洁,减少碳酸饮料及高糖食物摄入。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发现早期龋坏及时处理。已出现牙齿缺损者避免用患牙咬硬物,敏感牙齿可使用脱敏牙膏。若缺损伴随自发痛或夜间痛,提示可能已累及牙髓,需立即就医进行专科治疗。
手指甲里面空了可能与甲癣、外伤、银屑病甲、甲营养不良、接触性皮炎等因素有关。甲空通常表现为甲板与甲床分离、甲下角质堆积或甲板变薄等症状,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甲癣甲癣由真菌感染引起,常见红色毛癣菌或念珠菌。甲板可能出现浑浊增厚、甲下碎屑堆积,逐渐发展为甲分离。可遵医嘱使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环吡酮胺乳膏等抗真菌药物,严重时需联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日常需保持手足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修甲工具。
2、外伤指甲受压、撞击或过度修剪可能导致甲床损伤,形成甲下血肿后引发甲板分离。表现为甲下紫红色瘀斑逐渐变空,多伴有压痛。急性期需冰敷止血,后期可热敷促进吸收。若甲板完全脱落,需用无菌敷料保护甲床,等待新甲生长。
3、银屑病甲银屑病患者可能出现甲凹点、甲剥离或甲下角化过度。甲板常呈现黄褐色油滴样改变,甲周皮肤可见鳞屑性红斑。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局部使用卡泊三醇软膏或他克莫司软膏,严重时需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4、甲营养不良长期贫血、维生素缺乏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可导致甲板变薄、分层。甲半月可能消失,甲面出现纵嵴或横沟。需补充蛋白粉、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营养素,同时治疗基础疾病。日常可涂抹含尿素成分的护甲霜。
5、接触性皮炎频繁接触化学洗涤剂、指甲油或过敏原可能引发甲周炎症,导致甲板与甲床分离。常伴有甲周红肿、瘙痒症状。需避免接触刺激物,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抗炎,严重时口服氯雷他定片。
建议每日用温水浸泡手指10分钟软化角质,修剪指甲时保留1毫米游离缘。避免长时间佩戴人造指甲,接触化学品时需戴防护手套。若甲空面积超过三分之一或伴随甲周化脓,应及时就诊皮肤科进行真菌镜检或甲活检。均衡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鱼类、蛋类及含维生素E的坚果,有助于甲板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