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一般从45-55岁开始,具体时间受遗传、生活习惯、基础疾病等因素影响。更年期是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至停止的生理阶段,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潮热盗汗、情绪波动等症状。
女性更年期年龄存在个体差异,但多数集中在50岁前后。东亚女性平均绝经年龄为49-50岁,40岁前绝经属于卵巢早衰,55岁后绝经属于晚发绝经。月经周期改变是最早出现的信号,初期表现为经期缩短或延长,经量减少或增多,随后逐渐过渡为停经。此阶段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水平波动下降,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引发阵发性潮热、夜间盗汗,通常持续1-3年。神经递质调节失衡可能引起焦虑、抑郁、失眠等情绪症状,部分女性还会出现阴道干涩、性交疼痛等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少数女性可能提前或延后进入更年期。长期吸烟、卵巢手术、放化疗等因素可能使更年期提前至40岁前。而初潮较早、生育次数较多、体重指数较高的女性,更年期可能推迟至55岁后。遗传因素起关键作用,母亲绝经年龄对女儿有较强预测性。甲状腺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理状态也会干扰卵巢功能,导致更年期时间偏离常规范围。
建议更年期女性保持均衡饮食,每日摄入足量豆制品、深海鱼等天然雌激素食物,适量补充钙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有助于缓解潮热和改善情绪。出现严重症状时可就医评估,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或中成药调理。定期进行乳腺和妇科检查,监测心血管及骨骼健康状况。
男性更年期年龄年轻化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有关。
男性更年期通常指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表现为性欲减退、情绪波动、疲劳等症状。遗传因素中,家族中有早发更年期的男性可能提前出现症状。环境因素包括长期接触重金属、农药等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影响睾酮分泌。生活方式中,长期熬夜、缺乏运动、高脂饮食等不良习惯会加速睾丸功能衰退。部分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也可能导致睾酮水平下降。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减少高糖高脂饮食摄入,必要时可就医检测激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