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除术通常适用于肌瘤直径超过5厘米、引起明显症状或影响生育需求的患者。手术指征主要有肌瘤导致异常子宫出血、压迫症状、不孕或反复流产、肌瘤快速增长疑似恶变、保守治疗无效等情况。
1、异常子宫出血:
子宫肌瘤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严重时可引发贫血。当药物控制无效或患者不耐受药物治疗时,腹腔镜手术可精准剔除肌瘤,保留子宫结构。术后需监测血红蛋白恢复情况,必要时补充铁剂。
2、压迫症状:
体积较大的肌瘤可能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导致便秘或里急后重。腹腔镜手术通过3-4个小切口即可完成肌瘤切除,创伤小于开腹手术。术后需关注排尿排便功能恢复,避免腹压增高动作。
3、生育需求:
黏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可能改变宫腔形态,影响胚胎着床。对于有生育计划的患者,手术宜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术中采用分层缝合技术减少子宫瘢痕。术后建议避孕6-12个月待子宫修复。
4、疑似恶变:
短期内肌瘤直径增长超过2厘米/年,或绝经后肌瘤不缩小反而增大,需警惕肉瘤样变可能。腹腔镜手术可完整取出标本送病理检查,术中需遵循无瘤原则避免粉碎播散。术后需加强随访监测。
5、保守治疗无效:
对于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仍持续存在的症状性肌瘤,或患者对激素治疗存在禁忌证时,手术成为优选方案。腹腔镜术后复发率约15%-30%,建议术后每6个月复查超声,发现复发小肌瘤可考虑超声消融等微创处理。
术后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2周内避免盆浴和性生活。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促进组织修复,如鱼肉、蛋类、豆制品,适量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果蔬帮助铁吸收。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3个月内禁止提重物和剧烈运动。出现发热、腹痛加剧或阴道出血量多于月经需及时返院检查。定期妇科复查评估子宫恢复状态,有生育需求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规划备孕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