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中风需要从控制危险因素和调整生活方式两方面入手。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导致中风的三大基础疾病,长期未控制会损伤血管内皮。吸烟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酗酒可能诱发房颤,两者都会增加血栓形成概率。缺乏运动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肥胖可能引发代谢综合征。日常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空腹血糖维持在6.1毫摩尔每升以内。饮食上减少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6克,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比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剧烈波动。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心房颤动患者需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
出现突发性头痛、肢体麻木或言语不清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小中风一般是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常见征兆包括单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和突发性眩晕。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脏栓子脱落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单侧面部或肢体麻木、视物模糊或复视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突然出现,持续时间较短,多数在数分钟至一小时内完全恢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突发性行走不稳或平衡障碍,少数情况下伴随短暂性意识丧失。由于症状具有一过性特点,容易被忽视,但这是脑卒中的重要预警信号。
出现上述征兆应及时就医检查,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避免吸烟饮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