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四项通常包括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和补体C3四项检测。免疫四项是临床常用的免疫学检查项目,主要用于评估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筛查免疫系统相关疾病。
1、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G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抗体类型,约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75%。它具有中和毒素、激活补体、促进吞噬等功能。免疫球蛋白G水平升高常见于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降低则可能提示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
2、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A主要存在于黏膜表面和分泌物中,是黏膜免疫的重要成分。血清型免疫球蛋白A约占总免疫球蛋白的15%。其水平异常可见于呼吸道感染、肠道疾病、肝硬化等。选择性免疫球蛋白A缺乏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3、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M是最早产生的抗体,在感染早期发挥重要作用。它主要以五聚体形式存在,具有强大的抗原结合能力。免疫球蛋白M水平升高常见于急性感染、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降低可见于免疫缺陷状态。
4、补体C3补体C3是补体系统的核心成分,参与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的激活。其水平变化可反映补体系统的活化状态。补体C3降低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升高则可见于急性炎症反应。
免疫四项检查需要空腹采血,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结果解读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分析。对于异常结果,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均衡营养、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这些都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出现反复感染、乏力等免疫异常表现时应及时就医。
输血前四项检查通常不需要空腹。输血前四项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这些检查结果不受饮食影响。
输血前四项检查的目的是筛查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的传染病,确保输血安全。这些检测主要通过血液中的抗体或抗原反应来判断感染情况,进食不会干扰检测结果。检查前可以正常饮食饮水,但需避免过度油腻饮食,以防血液标本出现脂血影响检测。部分医院可能要求检查前保持清淡饮食,具体可遵医嘱。
若同时进行其他需要空腹的血液检查如肝功能、血糖等,则需按要求空腹8-12小时。单独进行输血前四项检查时无须空腹,但抽血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持正常作息。检查前应如实告知医生近期用药史、疫苗接种史及传染病接触史,这些因素可能影响检测结果解读。
输血前四项是保障用血安全的重要措施,建议按医疗机构要求完成相关检查。若检查结果异常,应及时到感染科或相关专科就诊复查。日常应注意避免高危行为,做好个人防护,定期进行健康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