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四项通常包括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和补体C3四项检测。免疫四项是临床常用的免疫学检查项目,主要用于评估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筛查免疫系统相关疾病。
1、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G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抗体类型,约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75%。它具有中和毒素、激活补体、促进吞噬等功能。免疫球蛋白G水平升高常见于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降低则可能提示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
2、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A主要存在于黏膜表面和分泌物中,是黏膜免疫的重要成分。血清型免疫球蛋白A约占总免疫球蛋白的15%。其水平异常可见于呼吸道感染、肠道疾病、肝硬化等。选择性免疫球蛋白A缺乏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3、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M是最早产生的抗体,在感染早期发挥重要作用。它主要以五聚体形式存在,具有强大的抗原结合能力。免疫球蛋白M水平升高常见于急性感染、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降低可见于免疫缺陷状态。
4、补体C3补体C3是补体系统的核心成分,参与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的激活。其水平变化可反映补体系统的活化状态。补体C3降低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升高则可见于急性炎症反应。
免疫四项检查需要空腹采血,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结果解读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分析。对于异常结果,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均衡营养、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这些都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出现反复感染、乏力等免疫异常表现时应及时就医。
传染病四项检查中的艾滋病检测通常是准确的,但需要结合检测时间和方法综合判断。
传染病四项检查通常包括艾滋病、梅毒、乙肝和丙肝的筛查,其中艾滋病检测主要采用抗体检测或抗原抗体联合检测。在高危行为后4-6周进行检测,抗体检测的准确率较高,若使用抗原抗体联合检测,窗口期可缩短至2-3周。检测结果阴性且已过窗口期可基本排除感染,阳性结果需通过免疫印迹试验等确证试验进一步验证。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假阴性可能发生在窗口期内或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假阳性可能与自身免疫疾病、近期疫苗接种或实验室误差有关。确证试验可有效减少误诊概率。
建议在高危行为后3个月进行复查,期间避免发生高危行为。若检测结果不确定或存在疑问,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