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可以检查出肝癌,但检出率受肿瘤大小、位置等因素影响。肝癌的影像学诊断方式主要有超声检查、增强CT、磁共振成像、肝动脉造影、病理活检等。
超声检查对肝癌的检出效果与肿瘤体积密切相关。直径超过2厘米的肝癌病灶在超声下通常表现为低回声团块,边界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能伴有声晕征。彩色多普勒超声还能显示肿瘤内部的血流信号,帮助判断肿瘤性质。对于肝硬化背景下的肝癌筛查,超声联合甲胎蛋白检测是常规监测手段。典型肝癌在超声中可见肝内占位性病变伴门静脉癌栓形成。
超声对早期小肝癌的检出存在局限性。直径小于1厘米的病灶可能因等回声特性或受肋骨遮挡而漏诊。位于肝右叶膈顶部、左外叶边缘等特殊部位的肿瘤也容易因气体干扰显示不清。肥胖患者因腹壁脂肪层过厚会导致声波衰减,影响图像质量。部分高分化肝癌与正常肝组织回声差异小,增加了鉴别难度。
建议肝癌高危人群每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联合血清甲胎蛋白筛查。若发现可疑病灶,应及时进行增强CT或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需避免霉变食物,控制肝炎病毒复制,限制酒精摄入,保持规律作息。出现持续性右上腹隐痛、食欲下降、消瘦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