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腹泻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使用药物等方式治疗。
婴儿腹泻可能与肠道感染、乳糖不耐受、喂养不当等因素有关。肠道感染通常由病毒或细菌引起,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水样便等症状。乳糖不耐受多因肠道乳糖酶不足导致,常伴随腹胀、排气增多。喂养不当包括食物过敏、辅食添加过早等情况。调整饮食应暂停添加新辅食,母乳喂养可继续,配方奶喂养可更换为无乳糖配方。补充水分可使用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药物治疗需遵医嘱,常用药物有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消旋卡多曲颗粒等,蒙脱石散能吸附病原体,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可调节肠道菌群,消旋卡多曲颗粒能减少肠道分泌。
日常需注意臀部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湿巾,哺乳期母亲应保持饮食清淡。
抗病毒药物一般不能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
轮状病毒性腹泻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通过补液、调整饮食等方式即可缓解症状。抗病毒药物对轮状病毒的作用有限,临床治疗重点在于预防脱水与电解质紊乱。轻症患者可口服补液盐散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同时进食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尿量明显减少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细菌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婴幼儿应按计划完成接种。日常需注意手卫生与饮食清洁,腹泻期间避免高糖高脂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