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主要有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胰周感染、胰源性腹水、消化道穿孔等。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组织自身消化引发的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局部或全身并发症。
1、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假性囊肿是急性胰腺炎常见的局部并发症,多因胰液外渗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患者可能出现上腹包块、持续性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假性囊肿可能压迫邻近器官导致梗阻性黄疸或肠梗阻。治疗需根据囊肿大小和症状决定,较小囊肿可观察随访,较大或有症状者需穿刺引流或手术切除。临床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抑制胰液分泌、头孢曲松钠注射液预防感染、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缓解痉挛性疼痛。
2、胰腺脓肿胰腺脓肿多继发于胰腺坏死组织感染,表现为高热、寒战、腹痛加重等脓毒血症症状。脓肿形成后可能破溃至腹腔或消化道,引发弥漫性腹膜炎或消化道出血。诊断需结合增强CT和细菌培养结果。治疗需在抗感染基础上进行经皮穿刺引流或手术清创,常用抗菌药物包括注射用美罗培南、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脓肿未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脓毒性休克。
3、胰周感染胰周感染指胰腺及周围组织的细菌或真菌感染,常见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出现腹膜刺激征、肠麻痹、持续白细胞升高等表现。感染源可能来自肠道菌群移位或血行播散。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广谱抗生素,必要时行坏死组织清除术。临床常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伏立康唑注射液、替加环素注射液等药物。胰周感染可能进展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4、胰源性腹水胰源性腹水由胰管破裂导致胰液漏入腹腔引起,腹水中淀粉酶含量显著升高。患者表现为进行性腹胀、呼吸困难、营养不良等。长期胰源性腹水可能继发腹腔感染或形成假性囊肿。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配合生长抑素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减少胰液分泌,顽固性病例需内镜下胰管支架置入或手术修补。同时需补充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
5、消化道穿孔消化道穿孔是急性胰腺炎罕见但危重的并发症,多因胰酶腐蚀十二指肠或胃壁导致。突发剧烈腹痛伴板状腹提示穿孔发生。需紧急手术修补穿孔并充分引流腹腔,术后使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抑制胃酸、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控制感染、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穿孔未及时处理可导致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
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局部并发症时需严格禁食,通过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机体需求。恢复期应逐步过渡到低脂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酒精摄入。定期监测血常规、血生化及影像学检查评估并发症转归。重症患者需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所有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尿路梗阻可能引发肾积水、尿路感染、肾功能损害、尿源性脓毒症、尿路结石等并发症。尿路梗阻是指尿液排出受阻,可能由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就医干预。
1、肾积水尿液排出受阻时,肾盂和肾盏内压力升高,导致肾实质受压萎缩。长期肾积水可能伴随腰部胀痛、排尿减少,严重时引发肾皮质变薄。需通过超声或CT明确梗阻部位,解除梗阻后部分肾功能可恢复。常用药物包括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枸橼酸氢钾钠颗粒等。
2、尿路感染尿液滞留易滋生细菌,引发膀胱炎或肾盂肾炎。表现为发热、尿频尿急、尿液浑浊,严重时出现血尿。需进行尿培养后使用敏感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梗阻未解除时感染易复发。
3、肾功能损害持续高压状态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升高。早期可能无症状,晚期出现水肿、乏力等尿毒症表现。需监测肾功能指标,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常用保护肾功能药物有尿毒清颗粒、肾衰宁胶囊。
4、尿源性脓毒症严重感染时细菌入血引发全身炎症反应,表现为寒战高热、血压下降。需紧急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同时解除梗阻。延误治疗可能诱发多器官衰竭。
5、尿路结石尿液滞留促使晶体沉积形成结石,加重梗阻。可表现为突发肾绞痛、血尿。根据结石成分使用枸橼酸氢钾钠颗粒或排石颗粒,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
尿路梗阻患者应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避免憋尿及高嘌呤饮食。出现排尿困难、腰腹痛等症状时需立即就诊,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病情变化。长期梗阻未解除者可能需留置输尿管支架或肾造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