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推需要哪些肌肉发力训练
发布于 2025-08-28 13:50
发布于 2025-08-28 13:50
卧推主要需要胸大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协同发力,同时核心肌群和背部肌群参与稳定。
胸大肌是卧推的主要发力肌群,位于胸部表层。在杠铃下放阶段,胸大肌通过离心收缩控制动作速度;推起阶段则通过向心收缩产生爆发力。针对胸大肌的训练可提升卧推力量上限,建议结合哑铃飞鸟或器械夹胸等动作强化其肌纤维募集能力。
肱三头肌在肘关节伸展阶段承担重要推力,尤其是当杠铃接近锁骨位置时发力显著。长头、内侧头和外侧头共同作用,可通过窄距卧推或绳索下压等动作针对性强化。该肌群力量不足易导致推举卡顿或肩部代偿。
三角肌前束在卧推起始阶段参与发力,帮助维持肩关节稳定性。过度依赖该肌群可能导致肩峰撞击风险,需通过前平举等孤立训练平衡其力量。训练中应注意保持肩胛骨后缩,避免前束过度激活。
腹直肌、腹斜肌和竖脊肌组成的力量链负责维持躯干刚性。训练时可采用桥式支撑或负重平板支撑增强核心抗旋转能力,确保力量高效传导至上肢。核心失稳会导致腰部反弓或力量泄漏。
菱形肌和斜方肌中下束通过肩胛骨后缩提供稳定支撑,背阔肌则协助控制杠铃轨迹。建议结合划船类动作强化背部肌群,改善卧推时的平台期表现。背部力量不足易引发肩部前引和胸椎代偿。
建议每周安排2-3次针对性肌群训练,采用70%-85%1RM负荷进行多组数刺激,组间休息控制在60-90秒。训练前后需充分激活目标肌群,配合蛋白质补充和48小时恢复周期。注意保持动作标准性,避免圆肩或腰部离凳等错误姿势引发运动损伤。渐进式增加负荷时,建议同步加强拮抗肌群平衡训练。
上一篇 : 当前是第一篇
下一篇 : 为什么有时候卧推成绩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