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常见的瘫痪型小儿麻痹症的分期介绍

发布于 2012/03/02 14:39

瘫痪型小儿麻痹症是一种病情严重的骨科疾病,根据瘫痪型小儿麻痹症的症状将其分为三个时期。那常见的瘫痪型小儿麻痹症的分期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瘫痪型小儿麻痹症的分期。

一般,常见的瘫痪型小儿麻痹症的分期有:

(l)急性期:从接触感染到出现肢体瘫痪,平均17天。这种瘫痪型小儿麻痹症的分期又分为潜伏期7天,瘫痪前期5天,瘫痪期5天。历经潜伏期,为全身反应期,有短期发热,出现类似感冒症状,约2―5天体温恢复正常,突然出现肢体瘫痪。

(2)恢复期:急性期后,体温正常,一般症状消失,肌肉瘫痪不再发展并开始恢复,这种恢复在头3-6月内速度较快,6个月后逐渐缓慢,发病2年后进入后遗症期。这是常见的瘫痪型小儿麻痹症的分期。

(3)后遗症期:这种瘫痪型小儿麻痹症的分期时患者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恢复已经停止,但儿麻引起的继发性病理改变将继续发展,相应神经支配的肌肉麻痹,可因姿势、负重等不平衡,出现各种畸形及功能障碍。如果不加以控制和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畸形会日趋明显和加重。

以上就是关于常见的瘫痪型小儿麻痹症的分期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关于瘫痪型小儿麻痹症的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他们将为大家详细解答。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