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包皮环切或可降低前列腺癌风险

发布于 2012/03/20 15:41

近日,国际期刊《癌症》(Cancer)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纳入3,399名男性的分析结果显示,首次性交前已行包皮环切术的男性与未行或首次性交后行包皮环切术者相比,前列腺癌风险降低15%,也提示性传播感染(STI)和炎症可能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Fred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的JonathanL.Wright博士及其同事推测,包皮环切术可降低STI传播风险,如果前列腺癌的发生与STI相关,那么只有在首次性交前行包皮环切术才有可能降低前列腺癌风险。为此,研究者利用2项群体性男性前列腺癌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通过西雅图普吉特海湾SEER癌症登记库确认了1,754例前列腺癌患者,并通过随机拨打电话的方式从该地区招募了1,645名非前列腺癌男性作为对照者,年龄匹配区间为5岁。68.8%的患者和71.5%的对照者行包皮环切术,其中出生后不久行环切者占91%,3.9%的患者和2.5%的对照者在首次性交后行环切术。白人(69%)环切术比例高于黑人(43%)。

校正年龄、种族、确诊5年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或参考数据、前列腺癌家族史、STI史、前列腺炎史以及男女性伴侣人数等因素后的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次性交前已行环切术的男性前列腺癌总比值比(OR)为0.88[95%置信区间(CI):0.73~0.99]。包皮环切状态与前列腺癌侵袭性[高侵袭性定义为确诊时Gleason评分≥7(4+3)、转移期、PSA≥20ng/ml]相关性分析显示,首次性交前行包皮环切术与低侵袭性(OR,0.88;95%CI,0.74~1.04)和高侵袭性前列腺癌(OR,0.82;95%CI,0.66~1.00)风险下降均呈临界性相关。首次性交前行环切术的白人(OR,0.87;95%CI,0.73~1.02)和黑人(OR,0.64;95%CI,0.39~1.08)均显示前列腺癌风险降低。

研究者指出,上述发现与既往有关感染/炎症可能参与前列腺癌发生的研究结果一致。既往研究表明包皮环切术与HIV/AIDS、单纯性疱疹、梅毒以及软下疳等STI发病率降低相关,这可能与环切术可减少包皮黏膜损伤、减少病原体入血机会,以及破坏有利于延长病原体存活时间的包皮下潮湿环境有关。此前也有关于包皮环切术可降低前列腺癌风险的研究报道,例如1987年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环切术可使白人和黑人前列腺癌相对风险分别降低50%和近40%(JNatlCancerInst.1987;78:869-74)。

杜克大学前列腺癌专家StephenJ.Freedland博士评论指出,尽管有研究表明病毒、细菌以及寄生虫感染可能与多种癌症发生有关,例如HIV与卡波肉瘤、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以及埃及血吸虫与膀胱癌等,但目前尚没有前列腺癌与感染相关的直接证据。虽然多项证据表明炎症可能与前列腺癌有关,但炎症与感染并不完全等同。STI可能是前列腺癌相关炎症的病因之一,前列腺癌发病机理极其复杂,感染学说仅是其中之一。该研究提供的证据有限,前列腺癌风险降低15%还不足以成为建议所有婴儿都要接受包皮环切术的理由。Freedland博士没有参与该项研究。

该研究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Fred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资助,研究者和评论者均报告无相关利益冲突。(生物谷Bioon.com)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