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毒菌治疗重症肌无力举隅

发布于 2012/04/20 16:56

毒菌亦称毒蘑菇,一般是指蕈菌的子实体食用后对人或畜禽产生中毒反应的物种,是菌物中一类含毒素的类群。自然界的毒菌估计达1000种以上,而我国至少有500种。就多年来考察研究和查阅资料,目前包括怀疑有毒的在内多达421种,已知毒菌毒素30多种,说明中国毒菌物种及毒素多样性很丰富。毒菌及其毒素又是具有潜在的研究开发前景的资源,包括应用于生物防治、药物抗癌以及生物科技等许多方面。在临床治疗时应具体结合病位、病性、病机,分别用“睑废”、“痿证”和“大气下陷”进行诊断和治疗。一般来说,成人眼肌型及少年型多属“睑废”范围;成人重症肌无力轻度、中度全身型、迟发重症型、伴肌萎缩型多属“痿证”范围;成人重症激进型多属“大气下陷”证范围。

1、对疾病的认识

1.1西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

重肌无力症,中国内地称为“重症肌无力”,医学学名为Myasthenia Gravis,简称M.G.。此乃神经肌的疾病引致肌肉颤动、软弱及容易疲劳。这是一种自我免疫系统的紊乱,它会阻碍抗体的循环,阻塞乙酰胆素感受体在突触后神经肌的接合点。临床主要特征是局部或全身横纹肌于活动时易于疲劳无力,经休息或用抗胆硷酯酶药物后可以缓解。也可累及心肌与平滑肌,表现出相应的内脏症状。症状通常晨轻晚重,亦可多变,病程迁延,可自发减轻缓解。感冒、情绪激动、过劳、月经来潮、过度悲伤、生气、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妊娠或分娩等都可加重肌无力症状。某些抗生素、如粘菌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均有加重肌无力之作用。

重症肌无力中约有30%左右的患者合并胸腺瘤,40%-60%的患者伴有胸腺肥大,75%以上的患者伴有胸腺组织发生中心增生。当病情突然加重或治疗不当,引起呼吸肌无力麻痹而致严重呼吸困难时,称为重症肌无力危象

1.2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

祖国医学对于此证早在公元一二世纪就已有所认识。

根据祖国医学的虚损理论,结合脾胃学说脾主肌肉的理论认识和临床运用,重症肌无力的中医病名诊断应是脾胃虚损。《难经·十四难》就有“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也;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报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康不能起于床”的记载。历代医家对于虚损的认识也十分详尽。根据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

现及分型,具体又可分为睑废、痿证和大气下陷。

眼睑下垂为重症肌无力的常见症状,《北史》有“睑垂覆目不得视”的记载。巢元方《诸病源侯论·唯目侯》中称“唯目”亦名“侵风”。《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一十》称“眼睑垂缓”,清·黄

庭镜《目经大成》称为“睑废”,后世称为“上胞下垂”。

《素问·层论》根据痿证的病因、部位、临床表现及五脏所主,有皮痿、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等五痿之分,其中的肉痿与重症肌无力的症状有类似之处。《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以生,故不用焉。”这一论述强调四肢不用、痿软乏力乃脾病所致,脾不为胃行其津液,气血不充而引起肌肉病变,与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机制颇为吻合,现代的临床观察也证实了这一点。重症肌无力可出现面肌无力,说话声音逐渐减低,讲话不清、吃力,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声音嘶哑,中医称为“音喑”。重症肌无力之声音嘶哑,乃因脾虚气陷,肺气虚衰,肾虚无根,致使气机无力鼓动声门而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中医责之肾。咽为胃之系,上接口腔,下贯胃腑,是胃接纳水谷之门户,脾胃虚衰,则摄纳运化无权;又肾为胃关,胃

肾亏损,则吞咽困难。

重症肌无力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情志刺激,或外邪所伤,或疾病失治、误治,或病后失养,均可导致脾胃气虚,渐而积虚成损。因此,重症肌无力的病机主要为脾胃病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出人之枢机。脾主升主运,脾虚气陷,则升举无力,上睑属脾。故提睑无力而下垂;脾主肌肉四肢、脾虚生化濡养不足,故四肢痿软不能随用;胃主降主纳,与脾相表里,脾虚胃亦弱,则升降之枢机不利,受纳无权,故纳呆溏泄,吞咽困难;脾气主升,上充于肺,积于胸中而为宗气(大气),司呼吸,贯百脉,中气下陷,胸中之大气难以接续,肺之包举无力,故

气短不足以息,若胸中大气亦下陷,

则气息将停,危在顷刻。

重症肌无力的病机主要为脾胃虚损,然而与他脏关系亦密切,脾病可以影响他脏,而他脏有病也可影响脾脏,从而形成多脏同病的局面,即五脏相关。但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在干脾胃虚损。脾胃虚损则气血生化乏源。肝乃藏血之脏,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肾主藏精,“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肝血不足,肝窍失养,肾精不足,精明失养,“精脱则视歧,视歧见两物。”故见复视、斜视或视物模糊、易倦。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出于肺而根于肾,需脾于中间斡旋转运,使宗气充足以司呼吸。脾胃虚损则枢机不运,聚湿生痰,壅阻于肺,故见胸闷、疼痛、气促等。脾病及肾,肾不纳气,气难归根,甚或大气下陷,而出现肌无力危象声音嘶哑、构音不清、吞咽困难等,亦与脾胃肺肾的病理变化关

系密切。有些患者尚有心悸、失眠等症,则是由于脾胃虚损、心血不足所致。

2.临床举隅

患者郑希谭,男,57岁,已婚,北京市海淀区人,于2009年7月下午突然出现全身乏力,复视,抬肩困难,提物困难等症状,经休息缓解,接连几天出现相同情况,逐渐出现吞咽困难,眼睑下垂等症状,经查:肌电图示:病人肌电图检查肌肉收缩力降低,振幅变小;CT示:胸腺增生肥大。血、尿常规检查均正常。诊断为重症肌

无力。坚持服用溴化新斯的明治疗,同时服用中药汤剂,中西医结合治疗两年,药量不能稍减,倍感痛苦,医院建议胸腺摘除,患者拒绝手术,2011年7月前来我处就诊。症见:患者自行步入,左侧眼睑微垂。自述乏力,劳累尤甚,呼吸不畅,休息后得到缓解,夜晚进食咀嚼困难,过度劳累出现复视查:反复睁闭眼15次则眼睑下垂明显,两上肢平举不能超过5分钟,下蹲9次则无力站起。根据其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诊为重症肌无力;中医诊断为虚损(中气下陷),自拟野生真菌配方:松针层孔菌、茯苓、红缘层孔菌、紫丁香蘑、桦褶孔菌、赤芝、大马勃、猪苓、木蹄层孔菌、树舌、蝉花、桑黄、隐孔菌、毒蝇鹅膏菌、毛蜂窝菌、鸡油菌、松萝、硫磺菌,30剂,水煎服,每天一剂,每天5次。药后复诊,自述乏力改善,呼吸顺畅,唯劳累后仍觉呼吸咀嚼困难。遵原方继续服用5个月,自述诸症消除,劳累后不再复发,复视消失。能快速眨眼和下蹲站立,双手能负重50KG。

3.讨论

方中使用毒菌有桦褶孔菌和毒蝇鹅膏菌两味,根据对患者的辨证论治,病因病机自拟配方,因本病病变部位在脾胃,侵及多脏,故以脾胃为重,他脏随症治疗为辅。方中茯苓、毛蜂窝菌、木蹄层孔菌、鸡油菌、桦褐孔菌善健脾益气,固护脾胃,补益中气,红缘层孔菌、树舌、桑黄疏肝解郁、调畅情志,硫磺菌、紫丁香蘑补益肺肾,因肺主气、司呼吸、在体合皮,其华在毛,故患者呼吸困难应旁涉于肺,马勃、蝉花、隐孔菌、松萝皆能宣肺益气,松针层孔菌能抑制胸腺的增大,赤芝补益五脏,调和诸药,猪苓得上方相配,能温阳化气。经现代药理研究,红缘层孔菌、蝉花、紫丁香蘑、鸡油菌能促进神经传导、改善横纹肌功能。

桦褶孔菌和毒蝇鹅膏菌同属有毒真菌,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桦褶孔菌(lenzitesbetulina fr.),桦褶孔菌是山西中药“舒筋丸”原料之一,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舒,四肢抽搐等病症。能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经现代药理实验,能很好的改善神经传导;毒蝇伞(学名:Amanita muscaria),又称毒蝇鹅膏菌、蛤蟆菌,英文俗称flyagaric或flyAmanita,是一种含有神经性毒害的担子菌门真菌,鹅膏菌属之一,毒蝇伞包含了一些生物的有效成分,至少有两种,蝇蕈素(muscimol)和鹅膏蕈氨酸(ibotenicacid),是已知的精神刺激物质。该菌可药用,子实体的乙醇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此菌利用其特有的对精神刺激作用,疏肝解郁,改善其神经传导,载药上行。

4、总结

重症肌无力患者,因易与多种疾病混淆,首先当明确诊断;又因其病因的多样化,临床治疗更应辨别纲要,在药用真菌治疗本病过程中,脾、胃、肝、肺、肾同治,利用传统医学的观点和现代医学的认识,果断的在使用常用真菌的治疗基础上加入毒菌,充分体现了毒菌在医学临床中使用的价值。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