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延缓肾衰竭进程

发布于 2012/05/10 17:37

赵女士今年47岁,两年前发现血压异常,高达180/120mmHg,服用降压药控制。赵女士经常出现头晕、恶心,时常伴有双下肢浮肿。最近头晕加重,到医院检查,查血BUN15.6mmol/L,Cr820.5μmol/L,Hb84g/L。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诊查:乏力、恶心欲呕、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腻、脉弦细,查血压200/120mmHg,化验尿常规:PRO3+,RBCO-1。

中医诊断:关格、水肿。

西医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贫血

经过中医辨证,选用补肾脾肾,利湿降浊的方法治疗。

中医辨证为脾肾俱衰,湿浊内蕴,蕴湿成毒,浊度湿逆之症。选用补益脾肾、利湿降浊的方法。赵女士久病导致

肾虚肾虚必然导致血瘀,所以肾络瘀滞是发病的病理机制之一。在补益脾肾、利湿降浊的基础上,合用活血化瘀的方法,通过补肾促进活血,通过活血加强补肾化湿。

开方药:生芪、生芪炭、车前子、冬虫草、大黄、大黄炭、灵脂、蒲黄炭、海藻炭、萹蓄、石苇、半枝莲、大腹皮、当归。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250毫升,2日一剂。

复诊:加入焦三仙以起到和胃消导的作用

复诊时,服药3周,乏力、恶心之症减轻,面色较红润,舌淡暗苔白微腻,脉沉细,查血压160/105mmHg,BUN21.2mmol/L,Cr496μmol/L,Hb103g/L。根据赵女士的病情,在以前的配方上加入焦三仙,以起到和胃消导的作用。

三诊:加入枳壳、厚朴以起到行气和胃的作用

三诊时,再次服药3周,偶尔感觉到乏力,恶心不明显,感觉腹部胀满,舌淡苔白微腻,脉沉弦,查血压150/100mmHg,BUN24.81mmol/L,Cr354.2μmol/L。根据赵女士的病情,在以前的配方上加入枳壳、厚朴,以起到行气和胃的作用。

四诊:病情稳定,继续服药巩固

四诊时,赵女士继续服药半年后,复查肾功能:BUN18.24mmol/L,Cr362.2μmol/L。病情较稳定,继续服药巩固,延缓肾衰竭的进程。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