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引发缺血性心肌病

发布于 2012/07/04 15:48

缺血性心肌病是指因为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弥漫性或局限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心律失常充血心力衰竭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缺血性心肌病是心肌缺血而引起的以纤维化为主的心肌病变,属于特异性心肌病范畴。虽然其临床表现和原发性充血型心肌病相似,但是在本质上缺血性心肌病是一种因冠状动脉供血减少而导致的严重心肌功能失常。

缺血性心肌病的定义演变

1970年有学者提出,在临床表现上与

充血性心肌病相类似的冠心病应称为缺血性心肌病。

1984年有学者认为在排除了如室间隔穿孔、室壁瘤、二尖瓣反流等结构性异常以后,因为收缩功能降低和(或)舒张功能改变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心室功能损害应被称为缺血性心肌病。

1986年有学者认为缺血性心肌病是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的综合征,也可称为“充血性缺血性心肌病”。

从以上缺血性心肌病的定义演变可以看出,无论哪一种说法,都认定缺血性心肌病是因为心肌长期缺血引起的,所以其发病与冠心病有着密切联系,并且临床病历也显示大多数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都有明确的冠心病史,如典型心

绞痛或心肌梗死,特别是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