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的病理特征
发布于 2012/07/16 10:28
发布于 2012/07/16 10:28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是红斑狼疮的一种类型,以皮肤和口腔黏膜病变为主,主要表现为皮肤在红斑的基础上覆盖白色鳞屑,当揭去鳞屑时,可见扩大的毛孔,在鳞屑的内面有呈棘状突起的角质栓;口腔黏膜则为红斑、糜烂、出血,在唇红部可出血结痂。
一般慢性盘状红斑狼疮镜下检查,可有以下几种病理特征:
1、上皮表面有过度角化,多为过度正角化,粒层明显,角化层可有剥脱,有时可见角质栓塞;
2、棘层萎缩变薄,有时可见上皮钉突增生、伸长;
3、基底细胞发生液化变性,上皮与固有层之间可形成裂隙和小水疱,基底膜不清晰;
4、上皮下结缔组织内有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管壁不整,血管内可见玻璃样血栓,血管周围有PAS阳性类纤维蛋白沉积,管周有淋巴细胞浸润;
5、胶原纤维发生类纤维蛋白变性,纤维水肿、断裂,基底膜可增厚;
6、口腔病变组织的上皮基底膜区域有免疫球蛋白、补体沉积,主要为IgG或IgA;
7、有时可见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沉积,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见沿基底膜形成细丝状或粗线状的荧光带。
上一篇 : 系统性红斑狼疮器官及血液损害
下一篇 : 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早期症状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