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的3个原因

发布于 2012/07/16 15:15

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源于:

1、血小板生成减少或无效死亡: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生成减少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药物、恶性肿瘤、感染、电离辐射等损伤造血干细胞或影响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这些因素可影响多个造血细胞系统,常伴有不同程度贫血白细胞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2、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常见的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药物血小板减少。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破坏过多包括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血小板在脾内滞留过多:最常见于脾功能亢进。

血小板减少可分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血小板减少:急性型血小板减少病较少见,儿童居多,常于春季或初夏发病。病前1-3周多有上感病史。主要表现为:急起畏寒、发热;出血部位广泛,皮肤黏膜出血广泛且严重;脾脏肿大。预后良好,大多数半年内可治愈或自愈,仅少数病例转达变为慢性型。血小板减少临床表现:血小板<50×109/升。

慢性型血小板减少:慢性型较多见,多发生于女青年。主要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长;出血轻,一般为皮肤、鼻、齿龈出租因和月经过多;可以轻度脾肿大;少部分可痊愈,大部分反复发作而迁延数年;血小板多在50×109/升以上。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