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的化学消毒剂简介

发布于 2012/08/07 14:54

乙型肝炎病毒的消毒处理对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乙型肝炎病毒对多种化学消毒剂都比较敏感。化学消毒剂可使微生物蛋白质凝固变性,致使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发生障碍而死亡。常用于杀灭乙型肝炎病毒的化学消毒剂有以下几种:

氯制剂:如3%的漂白粉、有效氯含量大于56%的二氯异氰尿酸钠及氯化磷酸三钠等,室温下15分钟,用于清洗器皿和餐具,消毒效果满意。

氧化剂:0.2%-0.5%过氧乙酸及15%过氧化氢,在室温下作用10-30分钟,可作外科移植物的消毒剂。用于患者餐具的浸泡,可杀灭乙型肝炎病毒。

烷化剂:2%戊二醛,用于手术器械、电镜的擦拭消毒,10%甲醛可用于血液制品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消毒。

碘化剂:1%碘酊25℃作用15分钟以上可用于消毒体温计、各种医用导管及牙科器械等。但应注意密闭,以免碘升华。

消毒后应消除表面沾有的碘液。大部分医院一般都选用碘伏作为消毒剂,效果比碘酊更好。

与乙肝患者密切接触者,如乙肝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应该用肥皂和流水冲洗至少2遍以上,以尽量减少手上皮肤沾染的乙型肝炎病毒,然后再用0.1%-0.5%过氧乙酸或碘伏浸泡双手1-2分钟。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